生活小知識: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是一種骨骼新陳代謝的病症。當骨質密度減少,骨骼結構就會變得脆弱,因而容易導致骨折,帶來痛楚及引發其他併發症(如骨折及駝背等問題)。 骨質疏鬆的成因: 要了解骨質疏鬆的成因,就先要知道骨骼的運作方法。骨骼是一個動態的器官,並會不斷由新的組織取代舊有的組織。在三十歲後,製造骨組織的速度會開始減慢,令流失的速度比製造的快,引致骨骼脆弱。 常見骨質密度檢查方法 超聲波(Quantitative Ultrasound, QUS) 雙能量 X 光吸收測量儀(DEXA/ DXA) 驗血 骨質疏鬆的治療方法 視乎不同病例,醫生會建議不同的治療方法。常見的藥物治療方法如下: 副甲狀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副甲狀腺素能夠刺激身體製造新的骨質,強化骨質密度。患者需每天進行皮下注射。 雙磷酸鹽(Bisphosphonates):雙磷酸鹽為主要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可以控制骨質分解的速度。這適用於因停經及長期服用類固醇,而引致骨質疏鬆的人士。視乎藥物的種類及服用或注射方法,患者或需每日、每週、每月或每年進行藥物或注射治療。 RANKL單株抗體(Denosumab):RANKL單株抗體透過抑制破骨代謝活動進行治療,患者需每半年接受注射。 骨質疏鬆的預防方法 除了先天提及的高危因素外,其實上面所提到的不良生活習慣,只要能正視的話,已可大大減低或紓緩骨質疏鬆出現的情況。 包括接觸適量陽光讓皮膚產生維他命D,幫助吸收鈣質,及透過均衡飲食攝取足夠鈣質及維他命D,例如進食奶類食品、豆品、深綠色蔬菜、連骨或殼類食用的魚類及海產等。 #骨質疏鬆症 #健康 Whatsapp 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