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五個香港人就有一個曾經有過風癩病徵?
風癩(蕁麻疹)
馬上開始你的專業可信的醫療服務
風癩
風癩,學名為蕁麻疹,是一種十分份常見的痕癢性皮膚病,據估計每五個人就有一個曾經有過風癩病徵。蕁麻疹如「風」一樣,來無影去無踪,但痕癢往往令患者難以集中精神, 亦試過有些患者因痕癢而徹夜未眠,影響工作表現。
不停搔癢,更會令皮膚愈來愈敏度,令情況惡化。 典型的風癩大多數會突然出現一塊塊的浮腫的紅疹,紅疹有機會 出現在身體任何部位的皮膚上。,雖然全身可以有不同位置連續發作,但特定某一塊 紅疹會在一天的時間內自行消退,而且不會留印。
而一些較嚴重的個案除了痕癢難當 之外,更可導致呼吸困難或血壓急劇下降,需要緊急處理。因此,風癩雖然常見,但 我們也不應該掉以輕心。


急性風癩
急性風癩的病發時間少於六星期,每次通常維持數小時至數天日便會自行消退。雖然約有一半個案成因不明,但亦可以由因為近期的病菌感染或對某種東西過敏而出現。
慢性風癩
慢性蕁麻疹分為自發性和誘發性,當中自發性並沒有任何特定外在誘發因素,多發生於20至40歲人士。 當體內免疫球蛋白IgE濃度高,黏上肥大細胞後受刺激,細胞會釋放組織胺炎及炎症因子,可引致風疹塊、血管性水腫和痕癢。 慢性風癩病發時間超過六星期,有些病人甚至可持續數年。部份慢性個案有機會與自身免疫 問題有關,或與物理因素有關,(如溫度濕度和,磨擦等) ,有需要時,建議會作做自 身免疫系統檢查。
慢性風癩出現一塊塊的浮腫的紅疹 | 生物製劑治療 |
在治療上,有新一代的抗組織胺藥物,新一代的抗組織胺改善了傳統藥物令人嗜睡的缺點,而且效果相對持久。 對於一些服用抗組織胺藥物後仍未能控制病情的患者,則可能需要配合免疫抑制劑及口服類固醇來控制病情,不過此類藥物副作用較多,亦不可長期服用。
隨着醫學進步,現時已有更有效的方法治療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對傳統藥物治療反應不佳的患者,可以採用抗免疫球蛋白E生物製劑以減輕蕁麻疹症狀。 若控制效果理想。相比起傳統治療,生物製劑的治療效果更為明顯及有效時間較長,減少復發機會,當患者病情穩定後,可嘗試停藥。

用檢測避開致敏原
雖然難以找出風癩的成因,但急性或慢性風癩都可以透過檢驗抗體的方式,找出身體對哪類食物及物品較易敏感。
以抽血方法,檢驗幾十種致敏原,如牛肉、牛奶、雞蛋、海鮮,甚至樹木、花粉等,得知自己對何種物品敏感,就盡量避免進食及接觸,此為最有效預防方法。
風癩預防及常見問題
- 避免進食高組織胺食物 如酒精、茄子或乳製品
- 舒緩壓力、避免抓癢
- 使用飲食日記,尋找出疹誘因
- 避免接觸熱水
- 選用性質溫和的肥皂
- 在清涼房間工作及睡眠
- 在出疹範圍敷上冷敷物料或濕布
- 穿着鬆身衣服
- 避免食用經發酵、含大量色素或防腐劑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