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2 2850 5050

查詢熱線

有效的輔助生育之技術

體外受孕(試管嬰兒)

馬上開始你的專業可信的醫療服務

提供試管嬰兒(IVF)

輔助生育方法主要分為兩種,一是在女性排卵期間,於子宮頸或子宮腔內植入精子,然後自行授精成胚胎懷孕的「宮腔內人工授精(IUI)」。因授精過程是在宮腔內,故要求女性的輸卵管必須暢通。二是「體外授精(IVF)」,利用藥物控制女性的排卵,成熟後被抽取出,於相關實驗室內與精子結合及培養成胚胎,最後植回子宮內成孕。

IVF是在體外結合女性的卵子和精子的技術,這一過程發生在試管容器中,故稱為試管嬰兒。IVF週期需先進行超排卵(COH)刺激和監測排卵,當卵泡達到合適的大小,便會進行取卵手術(OPU),利用超音波監測從卵巢中抽取卵子。

卵子在實驗室中受精,受精卵會培養多2-6日,然後選擇其中較好的1-3顆,將之移植到子宮腔,一旦著床就會懷孕。IVF適用於女性輸卵管閉塞、卵巢功能下降、子宮內膜異位症和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Fertilization of human egg cell by sper

需要試管嬰兒(IVF)治療的情況參考

IVF 是一項有效的輔助生育技術,若患有以下症狀,IVF 是讓你能成功生兒育女的最大希望:輸卵管受損或閉塞、原因不明的不育症、精子數目稀少或活動力欠佳、患嚴重子宮內膜異位症或對精子產生抗體的女士。

IVF 亦即體外受孕。簡單來說,是把卵子從母體取出後,在實驗室內與精子結合,讓受精卵發育成胚胎,再將胚胎植入回子宮內,繼續懷孕過程。進行誘發排卵,即刺激卵巢製造更多的卵泡,從而增加胚胎數目,可提高成功率。普遍一般移植1-2個胚胎,或最多三個胚胎,在成功妊娠率與多胎率之間取平衡。

女性症狀

Young mother is breastfeeding her baby. 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

子宮內膜異位症為子宮腔的組織生長到子宮以外,並延伸至腹膜、卵巢和輸卵管。此症屬慢性疾病,而且治療後復發機會也較高。此症患者會在經期來時感到疼痛或慢性盆腔疼痛,不少不育的女性患者都患有此症。

子宮內及外的組織對月經週期內的荷爾蒙變化的反應相同。於月經期間,內膜組織脫落卻未能排出,因而凝聚在盆腔和卵巢內。這可能會導致組織形成密合性的疤痕,使輸卵管堵塞,並形成巧克力囊腫,從而損害正常卵巢組織和減少卵巢儲備。對於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相關的輸卵管疾病的病人,IVF 應被視為不育症治療的首選。

受疾病或切除手術後的影響,此病患者常因卵巢儲備不足而令卵子質量及數量下降。如果想要懷孕,此病患者應盡早為生育作出計劃,並考慮採用輔助生育的療程。

當卵子受阻未能順利通過輸卵管道,即屬輸卵管閉塞。此症患者或有一條或雙條管道閉塞。

輸卵管也有可能因受到感染,如患上盆腔炎(PID)而受到阻塞。子宮內膜異位症、分娩後引起的感染(闌尾炎和腹膜炎)都可阻塞或令輸卵管失去功效。輸卵管黏連未必會造成輸卵管阻塞,但會扭曲管道或令其與卵巢分離,從而失去功用。

排卵功能障礙一般會使月經週期不定,次數減少,甚至停經。當卵巢未能順利產生卵子時,即為停止排卵。導致停止排卵的原因很多,因此建議透過檢驗(如血液測試等)以了解成病的原因,從而獲得適當的治療。

子宮腔是植入胚胎及讓嬰兒成長的地方。假如子宮腔的結構或功能有任何異常之處,都有機會導致不育或流產。

 

子宮內膜瘜肉

當子宮內膜過度生長可能會長成瘜肉。瘜肉的存在會改變子宮腔的形狀,使其不利於胚胎植入。除去子宮內膜瘜肉的不育症患者,已被證實能夠提高懷孕機會。

 

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是一種很常見的良性腫瘤。並非所有肌瘤均會導致不育。唯獨生長在黏膜下的子宮肌瘤(子宮肌瘤延伸至子宮腔內)才會引發不育問題,需以手術切除。漿膜下的肌瘤(於子宮外層生長的肌瘤)通常不用理會,至於生長在肌壁間的肌瘤(子宮肌層內生長的肌瘤)的處理方法,目前則仍具有爭議性。如果肌瘤直徑大於 4 厘米,患者或需進行手術把它切除。

 

子宮腺肌症

當子宮內膜生長到其肌肉層時,即為子宮腺肌症。患者的子宮瀰漫性增大,而且通常於月經期間感到異常沉重及痛楚。

 

子宮腔黏連

子宮腔黏連通常是刮宮或子宮排空等手術的後遺症。傷疤、纖維化及內膜變薄都可以使胚胎更難著床及成長。

 

先天性子宮畸形

子宮內有不正常的間隔,或雙子宮則為異常子宮結構,可引致流產。

體外受精(IVF)步驟參考

體外受精(IVF)程序一

IVF檢查

夫婦雙方先進行身體檢查作初步診斷,包括抽血、超聲波、精液分析等等,婦產科醫生會了解不育成因,並為夫婦雙方建議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體外受精(IVF)程序一

體外受精(IVF)程序二

IVF評估

婦產科醫生如評估情況合適可進行體外受精(IVF),將詳細適講解有關治療的程序、相關潛在風險及副作用,夫婦雙方須於開始治療前簽署同意書;

體外受精(IVF)程序二

體外受精(IVF)程序三

IVF開始程序

一般會於月經週期的第2-3天開始治療週期,婦產科醫生會處方荷爾蒙藥物予女方使用,以刺激多個卵泡發育;為確定採集卵子的時間,婦產科醫生會定期透過超聲波監察卵泡發育情況。當卵子成熟時,便會注射入破卵針誘發排卵;注射破卵針後的34-36小時期間會進行採卵手術,男士需於同日採集精液樣本

體外受精(IVF)程序三

體外受精(IVF)程序四

IVF採卵手術

採卵手術當天:婦產科醫生會在超聲波引導下確定卵泡的位置,並使用幼針經陰道進入卵巢採集卵子,手術室一般胚胎化驗所相連,抽到卵子之後,可以立刻讓胚胎學家檢查處理。

如果有多粒卵泡,因手術時間較長,建議使用麻醉(如深度睡眠)抽卵子,完成手術後,病人休息1-2 小時便可離開手術室。

體外受精(IVF)程序四

體外受精(IVF)程序五

精液收集

採卵手術當天,男士採集精液樣本;收集的卵子及精子將交予實驗室胚胎學家進行授精程序。

卵子受精後,細胞會開始分裂而成為胚胎,胚胎學家會密切監察胚胎發展情況以評估最合適的胚胎移植時間

體外受精(IVF)程序五

體外受精(IVF)程序六

IVF胚胎監察

假如著床期正常的話, 可以選擇在抽卵子授精後,第三天或第五天植入胚胎。如在抽卵子的週期不適合放胎(如著床期未能配合, 有子宮內膜息肉需先處理,或放新鮮胚胎時有高風險引發卵巢過激症等),則會先把胚胎冷凍,在下個週期植入。

如果你進行胚胎植入,醫生會透過一條幼小的導管,經陰道與子宮頸將胚胎放進子宮腔。完成後,病人休息一會便可回家。

體外受精(IVF)程序六

體外受精(IVF)程序七

IVF結果

最後,約兩星期後抽血作早期驗孕以確定是否懷孕。

體外受精(IVF)程序七

生殖醫學中心醫生

李天照教授介紹

李天照教授

Professor Li Tin Chiu

生殖醫學科部門主管 | 生殖醫學科專科醫生

  •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 香港大學醫學博士
  • 愛爾蘭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
  • 英國格拉斯哥皇家醫學院內科榮授院士
  • 英國皇家婦產科醫學院榮授院士
  • 香港婦產科學院院士
  •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婦產科)
  • 香港中文大學婦產科學系榮譽臨床教授
周敏姬醫生

周敏姬醫生

Dr Chow Man Kei, Anita

生殖醫學中心總監

  •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 香港婦產科學院院士
  •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婦產科)
  • 英國皇家婦產科醫學院榮授院士
  • 香港婦產科學院生殖醫學分科認可證書
董曉方醫生

董曉方醫生

Dr Tung Hiu Fong

尖沙咀生殖醫學中心總監

  • 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 香港婦產科學院院士
  •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婦產科)
  • 香港婦產科學院生殖醫學分科認可證書
  • 英國皇家婦產科醫學院榮授院士
蔡詩雅醫生

蔡詩雅醫生

Dr Choi Sze Ngar, Sylvia

婦產科顧問醫生

  • 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 英國皇家婦產科醫學院院士
  • 香港婦產科學院院士
  •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婦產科)
毛匡珽醫生好嗎

毛匡珽醫生

Dr Mao Kenneth

生殖醫學科專科醫生

  • 英國劍橋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 澳洲皇家婦產科醫學院榮授院士
  • 英國皇家婦產科醫學院榮授院士
  • 香港婦產科學院院士
  •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婦產科)
  • 新加坡醫學研究學院院士
  • 香港婦產科學院生殖醫學分科認可證書
羅思敏醫生

羅思敏醫生

Dr Law Sze Man, Tracy

婦產科顧問醫生

  • 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 英國皇家婦產科醫學院院士
  • 香港婦產科學院院士
  • 香港婦產科學院生殖醫學分科認可證書
  •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婦產科)
廖琳娜醫生

廖琳娜醫生

Dr Liauw Linna

婦產科顧問醫生

  •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遺傳學理學碩士
  • 新南威爾斯大學生殖醫學碩士
  • 英國皇家婦產科醫學院榮授院士
  • 香港婦產科學院院士
  •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婦產科)
林雅麗醫生

林雅麗醫生

Dr Lum Nga Lai, Peggy

婦產科顧問醫生

  •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 英國皇家婦產科醫學院院士
  • 香港婦產科學院院士
  •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婦產科)
馮達洲醫生

馮達洲醫生

Dr Fung Tat Chow, Berry

泌尿外科顧問醫生

  • 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 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泌尿科院士
  • 香港外科醫學院院士
  •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外科)
麥肇敬醫生

麥肇敬醫生

Dr Mak Siu King

泌尿外科顧問醫生

  •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 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院員
  • 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泌尿科院士
  • 香港外科醫學院院士
  •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外科)
  • 香港中文大學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