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2 2850 5050

查詢熱線

正面解決都市病

食道胃十二指腸內視鏡檢查(胃鏡)

馬上開始你的專業可信的醫療服務

提供胃鏡內視鏡檢查

香港人生活忙碌,三餐不定時不說,還偏愛飲咖啡提神,這樣的飲食習慣特別傷胃,容易引致胃痛和胃病等健康問題。

根據衞生防護中心資料,在 2019 年,胃癌是香港第 6 常見的癌症,同時亦是香港致命癌症中的第 6 位,僅2019年,胃癌就已奪去 696 人性命,佔癌症死亡總數的 4.7%。

食道、胃及十二指腸內視鏡檢查(俗稱胃鏡)是利用一條幼長柔軟的光學儀器(即內視鏡),由口腔進入食道、胃、十二指腸內進行檢查。比較傳統的X光檢查,胃鏡能更準確發現致病原因。胃鏡內視鏡可通過螢光幕觀察腸內狀況,亦可以同時進行各項治療,例如︰止血、切除瘜肉及注射等程序,更可抽取組織作化驗。

Surgery goggles, loupes. Healthcare details, hospital equipment

普遍胃鏡檢查症狀參考

一般來說,胃鏡與大腸鏡一樣,屬於入侵性檢查,並不是病人要求就可做,醫護人士要透過多方面評估,如病人是否有腸胃疾病的家族病史、是否出現特定病徵如消化不良、胃酸倒流、吞嚥困難,另外亦要審視病人的身體狀況,才判斷病人需否接受檢查,甚至應否定期進行檢查。

消化道出血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或者肝硬化和肝癌容易合併的食道靜脈曲張,也都可能成為導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

胃痛

胃痛原因和胃痛位置多不勝數,自行服藥或可舒緩一部份胃痛,如長期胃痛超過2星期,便要盡快接受身體檢查,找出胃部不適的根源

胃酸倒流

「胃酸倒流病」是指胃液倒流進入食道,甚至口吐酸水。症狀包括:反酸、胸口灼熱、胸口疼痛或不舒服等。

原因不明之腹痛

正因為腹部當中有非常多的器官,也因此出現疼痛等不適時,應留意疼痛的位置,適時前往就醫。

瘜肉、腫瘤

腫瘤是一群異常增生、多餘的細胞,可能在任何器官或部位發生;腫瘤的生長和分裂速度比一般細胞快得多,且會不斷增生,最後影響到人體功能。

吞嚥困難

造成吞嚥困難的疾病眾多,不同疾病也有不同的症狀,其中較嚴重的有中風、帕金森氏症、頭頸癌等。只要出現吞嚥困難,建議儘快就醫找出病因。

普遍照胃鏡檢查過程

醫護人員會在受檢者的喉嚨噴灑局部麻醉藥,將內窺鏡造成的不適減到最輕。受檢者以左側身躺下後,後會被在靜脈注射鎮靜劑,助放鬆。然後,醫護人員會把內窺鏡經口腔放入食道、胃部及十二指腸內,進行檢查。

大部份受檢者都在類似入睡的狀態下完成檢查,對過程並沒有任何記憶,很快便會恢復清醒。這種麻醉藥能帶來短暫的「逆行性遺忘」,提供短時間的鎮靜作用,受檢者可迅速復元。

照胃鏡檢查流程一

檢查前之準備

由於胃鏡屬入侵性檢查,受檢者先需詳細知悉檢查過程及簽署同意書,除特殊情況外,受檢者應禁食最少六小時,此有助檢查安全進行,並讓醫護人員清楚觀察消化道黏膜病變。

若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或正懷孕等;或有任何過敏反應、正服用影響凝血的藥物(如薄血藥)等,應盡早向醫護人員報備。

照胃鏡檢查流程一

照胃鏡檢查流程二

胃鏡檢查及麻醉

一般而言,整個過程需時約 10 – 15 分鐘。受檢者需以左側臥姿進行檢查,醫護人員會為受檢者接駁儀器以監察其生命表徵,並為其注射鎮靜劑以紓緩緊張感。

醫護人員會為受檢者帶上牙墊和在其喉部噴上局部麻醉藥,以減輕內視鏡進入時的不適,醫護人員會在胃鏡前端塗上潤滑劑及麻醉劑,然後將胃鏡放入受檢者口腔中。

照胃鏡檢查流程二

照胃鏡檢查流程三

照胃鏡檢查後須知

檢查後,受檢者需再禁食一小時,以防喉部的麻醉藥或鎮靜劑藥力未完全減退,造成吞嚥困難;另謹記整天不可操作重型機器、駕駛或簽署法律文件。

請於胃鏡檢查一小時後才進食。

照胃鏡檢查流程三

胃鏡檢查的風險

無疑,照胃鏡可以找出消化系統的問題,不過這並不代表應該密密照胃鏡,因為照胃鏡除了會帶來不適感之外,亦絕非完全「零風險」

胃鏡檢查有機會導致的較嚴重併發症包括腸穿孔、出血、心肺併發症、感染甚至死亡等,但一般發生的機率都少於萬份之一。不過,出現併發症的機會與受檢者的情況、治療方法有關,詳細應查問相關醫護人士、主診醫生。

可能出現的併發症狀

照胃鏡後的 1 至 2 天可能會出現喉嚨痛

因照胃鏡而刺穿消化系統的的風險低於 1 / 9,000 ;但如食道內出現收縮或擴張情況,相關風險變會增至約 1 / 500;如照胃鏡過程中需要進行充氣,以充分曝露胃壁,刺穿風險將增至 1 / 50。若不幸發生刺穿情況,患者便需要透過進行手術來修復穿孔

照胃鏡期間,鬆動的牙齒、牙冠或牙橋有輕微的機會被移位或脫落

胃鏡進入咽喉時會誘發不同程度的嘔吐反射。當胃鏡到達食管中段時,注氣過多會使冠脈血流量減少,有可能引起心電圖異常、血壓升高等。老年人或有心、腦、肺疾患的病人,尤其容易出現心梗,甚至心跳驟停或腦血管意外

如果受檢者的身體虛弱或有嚴重的呼吸病患,例如慢性支氣管炎或肺氣腫,受檢者有機會在檢查後患上肺炎。但這是極為嚴重和罕見的併發症,類似事情的發生比率僅為百分之 0.01%-0.6%

如在做檢查前有注射麻醉劑,剛甦醒時可能會感到頭暈。 但醫生通常只會給予最小劑量的藥物以進行鎮靜麻醉,所以只要休息片刻待藥效退去,身體機能就會恢復正常。 如果長時間過後還是感到不適,可尋求相關醫護人士的幫助。

Doctor's portrait on white background, Medical concepts

腸胃疾病中心醫生

陳力元醫生1

陳力元醫生

Dr Chan Lik Yuen, Henry

醫院副院長 | 內科部門主管 | 腸胃肝臟科主管

  • 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博士
  • 英國愛丁堡皇家內科醫學院榮授院士
  • 英國倫敦皇家內科醫學院榮授院士
  • 香港內科醫學院院士
  •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內科)
范探亭醫生

范探亭醫生

Dr Fan Tam Ting, Tina

腸胃肝臟科顧問醫生

  •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 英國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
  • 英國愛丁堡皇家內科醫學院榮授院士
  • 香港內科醫學院院士
  •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內科)
李永恒醫生

李永恒醫生

Dr Li Wing Heng, Simon

腸胃肝臟科顧問醫生

  •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 英國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
  • 香港內科醫學院院士
  •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內科)
  • 英國格拉斯哥皇家醫學院內科榮授院士
吳志豪醫生

吳志豪醫生

Dr Ng Chi Ho

腸胃肝臟科顧問醫生

  • 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 香港內科醫學院院士
  • 英國威爾斯大學院實用皮膚科文憑
  • 英國愛丁堡皇家內科醫學院榮授院士
  • 英國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
  •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內科)
  • 香港中文大學流行病學與生物統計學理學碩士
彭慶茵醫生

彭慶茵醫生

Dr Pang Hing Yan, Sandy

腸胃肝臟科顧問醫生

  • 澳洲雪梨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 澳洲皇家內科醫學院榮授院士
  • 香港內科醫學院院士
  •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內科)
黎錫滔醫生

黎錫滔醫生

Dr Law Sze Man, Tracy

腸胃肝臟科高級顧問醫生

  •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 英國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
  • 英國愛丁堡皇家內科醫學院榮授院士
  • 英國格拉斯哥皇家內科醫學院榮授院士
  • 英國倫敦皇家內科醫學院榮授院士
  • 香港內科醫學院院士
  •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內科)
馮明杰醫生

馮明杰醫生

Dr Fung Ming Kit, Terence

外科部門副主管

  • 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 香港外科醫學院學士
  •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外科)
  • 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院士
李澤民醫生

李澤民醫生

Dr Li Chak Man, Jimmy

外科顧問醫生

  • 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 澳洲皇家外科醫學院院士
  • 香港外科醫學院院士
  •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外科)
姚英翔醫生

姚英翔醫生

Dr Yiu Ying Cheung, Raymond

外科顧問醫生

  • 英國劍橋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學士
  • 英國劍橋大學碩士
  • 英國皇家外科醫學院院士
  • 香港外科醫學院院士
  • 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院士
  •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外科)
鄺國雄醫生

鄺國雄醫生

Dr Kwong Kwok Hung

外科專科醫生

  • 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 香港外科醫學院院士
  •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外科)
  • 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