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早發現有問題的皮膚
皮膚癌
馬上開始你的專業可信的醫療服務
普遍皮膚癌
皮膚癌通常與長期接觸紫外線有關。正常來說,皮膚需要吸收紫外線來製造維他命D,促進骨骼成長,然而在烈日當空下長期曝曬,會感到皮膚通紅及灼熱疼痛,然後脫皮,亦有可能傷及皮膚的基因,形成基因突變,令細胞失控增長,釀成皮膚癌。
皮膚癌主要分為 3 類 ;
- 黑色素瘤
- 鱗狀細胞癌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
- 基底細胞癌 (Basal cell carcinoma, BCC)
鱗狀細胞癌和基底細胞癌均為非黑色素瘤皮膚癌。黑色素瘤是最致命的癌症之一,佔所有皮膚癌死亡個案的 75%。另外,亦有較為罕見的皮膚癌,包括卡波西氏肉瘤、默克爾細胞癌和皮脂腺癌。

皮膚癌疾病成因參考
皮膚可分為三層,最外層的表皮、深層的真皮及皮下組織,其中表皮由多種細胞組成,包括基底細胞、鱗狀細胞和黑色素細胞。
皮膚癌通常與長期接觸紫外線有關。皮膚需要吸收紫外線來製造維他命D,促進骨骼成長,然而在烈日當空下長期曝曬,會感到皮膚通紅及灼熱疼痛,然後脫皮,亦有可能傷及皮膚的基因,形成基因突變,令細胞失控增長,釀成皮膚癌。

皮膚癌診斷方法參考
皮膚癌的診斷方法,因種類而異。黑色素瘤皮膚癌顏色較深,加上通常在皮膚最外層的表皮生長,一般憑肉眼就可作初步判斷。不過,某些情況就不能單憑外觀來分辨細胞屬良性或惡性,需要進行活組織切片。
在懷疑有癌細胞生長的部位,進行局部麻醉,再用小型手術刀切除一小片組織,送到相關化驗室,在顯微鏡下觀察相關細胞屬良性或惡性。

皮膚癌診斷方法參考
及早跟進手術切除成效高
大多數皮膚癌可透過外科手術根治。手術一般需要切除皮膚腫瘤及其周圍的皮膚。如癌症已經擴散至鄰近的淋巴結,便需要進行淋巴結切除手術,將受影響的淋巴結切除。
晚期黑色素瘤
對於已經擴散至淋巴結、其他器官或骨骼的晚期黑色素瘤,治療方法包括:
- 免疫治療-激發免疫系統以對付癌細胞。
- 放射治療-以X光殺死癌細胞。一般應用於外科手術後仍然殘餘的癌細胞,或生長在難以透過外科手術切除的腫瘤。
- 標靶治療-利用特定藥物專門針對癌細胞,並同時避免健康細胞受損。一般應用於黑色素瘤已擴散或復發的患者。
非黑素瘤皮膚癌的治療方法將會視乎腫瘤的大小及位置而定。如果懷疑患上皮膚癌,或需進行活組織切片檢查,否則一般只會在局部麻醉的情況下進行外科手術。
皮膚癌常見問題
及早發現有問題的皮膚亦十分重要,如有懷疑可能進行皮膚活檢,其中包括以局部麻醉方式整個或部份切除受影響的皮膚,再進行病理細胞學檢測。
人人都不應忽視皮膚癌的威脅,然而擁有下列特徵的人士,一般有較高患病風險:
- 曾經曬傷,特別是小時候或年輕時期
- 經常暴曬,特別是小時候或年輕時期
- 愛曬太陽(包括曬日光燈)
- 皮膚白晳,容易曬傷但不容易曬黑
- 身上有較多痣,而這些痣亦偏大(直徑超過5毫米)
- 有家族病史(家人曾患皮膚癌,其中黑色素瘤受基因因素影響較大)
- 因濕疹或牛皮癬等病症而須接受紫外光治療
- 免疫系統較弱,例如感染愛滋病毒或曾接受器官移植
- 身上以往無痣的部位長出新的痣
- 皮膚有異常黑色素生長
- 身上有不會治癒的疤或潰瘍
- 有痣的部位痕癢、痛或流血
- 痣會變大、變形或變色
只需盡量減低紫外線對身體造成傷害,做好防曬,避免曬傷(正午時份在太陽下直接曬15分鐘,已可曬傷),可有助預防皮膚癌。方法包括:
- 避免長時間在戶外曝曬(市民可留意天文台公佈的紫外線指數,避免在指數高的期間外出曬太陽)
- 用遮陽傘
- 穿着長袖而寬鬆的衣物
- 戴寬邊帽子
- 佩戴能阻隔紫外線的太陽眼鏡
- 塗抹防曬系數高於SPF 30的防曬液,可同時阻隔紫外線A及紫外線B(須於外出前15分鐘預先塗抹,並每兩小時或出汗後補充塗抹)
- 減少使用日光燈或人工曬燈床
防曬的習慣應自小養成,以澳洲為例,由於當地陽光猛烈,皮膚癌的發病率也較高,當地會教育小童從小便要做好防曬,塗抹適當的防曬產品,防止曬傷,以預防患上皮膚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