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2 2850 5050

查詢熱線

擊敗香港普遍的皮膚病

濕疹治療

馬上開始你的專業可信的醫療服務

普遍濕疹成因及病徵

異位性濕疹是最常見的慢性皮膚炎,病徵通常於嬰兒早期開始,但也有不少成人才發病的病例。而當中不少患者之後會有其他敏感的情況,如鼻敏感和哮喘。

濕疹的成因每位患者也可能不一樣,較常見的包括:遺傳因素,皮脂不足,引致表皮屏障功能障礙。秋天皮膚開始乾燥,皮膚細胞之間出現裂口,令細菌或致敏原 較容易從皮膚細胞之間的裂口進入皮膚,引起皮炎、空氣中的致敏原:如灰塵、 花粉、寵物毛等、食物中的蛋白質如蛋、有殼海產、奶類、堅果等也可令免疫功 能對過敏原反應過大,引起皮膚炎。

Doctor writing

濕疹的類型

在香港潮濕的氣候下,不論夏天或冬天,要令皮膚保持最佳狀態已不是易事,更何況是飽受濕疹困擾的患者。

濕疹是香港其中一種普遍的皮膚病。在2016年,衞生署皮膚科專科門診處理了1,138宗皮膚炎症及濕疹新症。濕疹不但為患者生活帶來不便,而且會為患者造成心理壓力。

異位性皮膚炎

多發於有過敏性體質的人群,如嬰幼兒和兒童,紅癢疹多見於面部、手足部、膝肘關節摺位,從搔癢難耐,因瘙癢後導致皮膚增厚、發紅,若抓破皮膚,容易引起皮膚感染。

接觸性皮膚炎

可分爲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和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前者常發生在皮膚接觸刺激性的物質,後者則是接觸到易造成過敏的物質,例如化妝品、油漆、塵蟎等。

汗皰疹

多見於手指和腳趾,伴有嚴重的瘙癢及水泡,數周後出現乾燥脫屑,有可能出現很深的皸裂,多發展成慢性濕疹,且伴隨疼痛。

錢幣狀皮膚炎

患處會出現錢幣大小狀的圓形紅斑,常出現在四肢或軀幹,病因未明,多發於男性,寒冷乾燥的空氣,甲醛等化學物質可誘發加重。

神經性皮膚炎

常有習慣性局限性的瘙癢問題,多見於頭皮、頸部兩側、耳朵、手腕、背部、腳踝、外陰等處。在沒有形成病變前,因不自主抓撓。可觀察到皮膚痕癢範圍變厚、細紋加深,可合併其他的感染情況。

脂漏性皮膚炎

多見頭皮屑增多,嬰幼兒可以發生在整個頭部,成年人好發於眉區、鼻子兩側等處,發病區域會有大量雪花狀皮屑,其病因為皮屑芽孢菌異常大量繁殖,引致表皮細胞快速脫落,引起皮膚炎反應。

淤滯性皮膚炎

好發於靜脈曲張的病人,引致局部皮膚有明顯的滲液,癢疹範圍見結痂,皮膚增厚,日久可出現色素沉著性斑塊。

濕疹的藥膏和藥物參考

濕疹與病人本身免疫系統異常敏感息息相關,故臨床上要「斷尾」幾乎不可能,要避免發作, 避開致敏原十分重要,由於過敏可分為外在接觸性及內在,需要靠病人多加留意。目前治療濕疹的方法主要有兩種:外用藥物及內服藥物。

Doctor writing down prescription

諮詢專業人士

找出最適合濕疹患者的治療方法,便要先了解濕疹的成因。現時醫學界歸納出以下三種常見成因:

  • 皮膚處於乾燥的狀態,導致更容易皮膚敏感或感染
  • 先天性基因遺傳(常見於家族遺傳)
  • 免疫系統失調,造成不必要的皮膚炎症反應

另外,以下物質或具備以下條件,亦有可能是發病因素:

  • 接觸刺激皮膚的物質
  • 致敏原,包括皮膚接觸及食物敏感(如塵蟎、寵物毛髮、花粉等)
  • 荷爾蒙分泌改變
  • 皮膚感染
  • 環境因素,如寒冷、乾燥、潮濕等天氣

濕疹外用藥物參考

外用類固醇藥膏是最常用的藥物。在濕疹發作時,藥膏能有效減輕患處的痕癢,為皮膚消炎。但研究指出,長期使用含類固醇藥物會有不同的副作用,例如:

  • 減弱皮膚的保護功能
  • 皮膚萎縮及變薄
  • 皮膚出現血管斑
  • 出現反彈性皮膚炎

現時,市面上有不少類固醇藥物的代替品,同樣能達至消炎效果,同時又可避免引致以上的副作用。其他處方藥物也可作為藥物治療,例如「抗組織胺」藥物,或者新式的「鈣調神經磷酸酶抑製劑藥膏」(Topical calcineurin inhibitor)。

而在接受外用藥物治療時,應留意是否有正確使用藥物,包括在合適的時間使用,以及適量使用藥物分量。

Doctor carrying out a skin prick test on a patient
Doctor writing a medical prescription

濕疹內服藥物參考

因應病人的情况使用處方外用類固醇及非類固醇消炎藥膏,大部分患者已可控制病情。若要使用高強度類固醇藥膏,必須在處方及監察下使用,因有機會引致皮膚變薄、多毛症等副作用,故不能長期使用。

內服藥物的主要對象是患有嚴重濕疹的人士。當外用藥物對他們已經沒有太大作用,他們便需要配合內服藥物,以增強消炎及止痕效果。常見的內服藥物包括:

  • 止痕藥
  • 抗敏感藥
  • 抗生素
  • 口服類固醇

濕疹的保養建議

患者可因應個人情況,向專業任何諮詢找出致敏原,以更有效地管理濕疹。而除了處方的藥物,患者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留意不同的濕疹護理細節,盡可能令濕疹對生活的影響減低。

濕疹並不會傳染。不過,濕疹患者會更容易受疣、帶狀疱疹(生蛇)、腳癬(香港腳、腳氣)等病毒感染。

首先要以生理鹽水消毒患處,切勿自行搔破水泡,並以潤膚凝膠塗抹患處。注意該期是否壓力太大,飲食不節,宜清淡飲食,讓身體免疫機能回復平衡,建議求診西醫或中醫,作進一步診療。

濕疹嬰幼兒皮膚嬌嫩較薄,保護層功能尚未發育完全,容易喪失水分,所以濕疹常發作於寶寶的面頰、耳廓周圍、額頭,以及手肘、膝蓋等容易乾燥、產生摩擦的部位。常見的類型有脂漏性皮膚炎,尿布疹等。

  1. 如尿布疹護理,應保持寶寶屁股乾爽,以紙巾清潔後再薄塗潤膚膏。
  2. 做好保濕,使用藥膏與保養品,如乳液狀、霜狀、凝膠狀的質地不同,適合使用的季節、部位或是病灶的嚴重程度亦不同。如在眼周的濕疹,使用凡士林質地不夠清爽,可選用霜狀潤膚膏。冬天使用凝膠狀潤膚用品則不夠保濕度,宜選擇霜狀,乳液狀,油脂類潤膚產品。
  3. 熱水會加重皮膚的搔癢感,所以嬰兒使用的洗澡水宜適溫。
  4. 重度的異位性濕疹,用到沐浴油泡澡,留在身上的油脂可達到保濕功效,每周可使用 2-3 次。

有潤膚的功效,也可以減少痕癢。視濕疹的狀況,如急性期患處潮濕,如用油脂類的藥膏則藥效欠佳,宜用生理鹽水清洗,慢性濕疹患處多呈苔癬樣,油脂類的藥膏的效果則有效發揮。若伴見皮膚皸裂,使用凡士林可有效幫助傷口愈合。

精油是從植物中萃取出來的芳香分子,人體皮膚接觸大量芳香物質則有機會過敏,如紅斑、腫脹和水泡等,所以使用前應先做皮膚測試,以免過敏,使濕疹部位痕癢加重,另外使用前應請教專業人員稀釋調配使用。兒童、孕婦、高血壓、腎病、癌症和腦癇患者應慎用香薰精油之外,皮膚潰傷者不應將精油塗抹於破損位置。

香港現時提供復必泰和科興兩種疫苗接種方案。醫管局指出,大部分濕疹或蕁麻疹(風癩)等過敏病人均可打疫苗,而且多數不會有不良反應。不過,若你有以下任何健康因素,應在接種疫苗前諮詢意見:

  • 接種第一劑新冠疫苗後,懷疑有過敏反應
  • 曾有過敏性休克 / 嚴重過敏反應的病史
  • 曾對多種食物或藥物有嚴重及急性的過敏反應
  • 過敏病情嚴重或未受控,或對病況有任何疑問
Med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