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免疫力,向「蛇」說不
帶狀疱疹疫苗
馬上開始你的專業可信的醫療服務
生蛇疫苗
帶狀疱疹 (俗稱生蛇) ,是由水痘病毒所引起的疾病,會引起呈帶狀、令人痛楚的紅疹。水痘癒合後,病毒會潛藏於人體的脊椎神經內並處於休眠狀態,一旦再度活躍就會引致生蛇。
但凡曾經感染水痘的人士,都有機會出現生蛇。發病時可持續達30日,並且伴隨著尖銳及激烈的疼痛感。即使輕輕觸摸或更衣時觸踫到發病部位,都會異常敏感和疼痛。即使生蛇後傷口痊癒,有機會出現併發症如後遺神經痛,痛楚可持續數月至幾年。
注射帶狀疱疹(生蛇) 疫苗除了可預防生蛇外,亦有效減低曾患生蛇人士的復發機會及減低生蛇帶來的痛楚及後遺神經痛。

生蛇的症狀

皮膚疼痛
生蛇的時間難以預測。凡感染過水痘的人,任何時候都有可能生蛇。生蛇的風險隨著年紀增長及免疫力減弱而增加,尤其多出現於50歲以上的人士。
生蛇的症狀包括︰皮膚疼痛、麻痺或痕癢,1 至 3 日後會出現紅疹,程度因人而異。有些人只會感到輕微痛楚;有些人則將其形容為極度灼痛或劇痛;部份患者或會出現水泡,而水泡容易穿破,續而結焦。
這些「帶狀疱疹」可以出現於身體各部份,通常會出現在身體的其中一邊,即左邊或右邊,嚴重者會出現在身體的兩邊 ;部份患者更會有發燒、頭痛、怕光、疲倦等症狀。

生蛇一般分為三個階段
早期 |
|
發病期 |
|
後期 |
|
帶狀疱疹疫苗種類及作用
第一代蛇針 Zostavax | 第二代蛇針 Shingrix | |
---|---|---|
製造藥廠 | MSD 藥廠 | GSK 藥廠 |
疫苗種類 | 活性減毒疫苗 | 新型不活化基因重組疫苗 |
接種劑量 | 1 劑 | 2 劑(相隔至少 2 個月) |
注射方式 | 皮下注射 | 肌肉注射 |
疫苗保護力 | 隨接種者年齡遞減: 50 – 59歲:70% 60歲以上:50% 80歲以上:<20% | 97.2% |
接種後副作用 | 無明顯不適症狀,少於1%的人士會感到不適,如頭痛、發燒及肌肉痠痛等 | 11% 的人士會出現肌肉痛、疲倦、頭痛、顫抖、發燒、腸胃不適,症狀通常在接種疫苗後 1 至 3 天逐漸消失 |
不適合接種人士 | 孕婦或準備懷孕的婦女 哺乳期中婦女 有免疫系統疾病的人士 長期服用類固醇的人士 癌症病患、或正接受癌症治療的人士 有藥物敏感史的人士 短期內曾「生蛇」的人士 | 對疫苗中的活性物質或任何成分過敏的人士 孕婦或準備懷孕的婦女 哺乳期中婦女 |
帶狀疱疹疫苗常見問題
年長的人免疫力較差,所以較易「生蛇」,但其實十多歲的年輕人也會「生蛇」。面對學業壓力大、睡眠不足,人的免疫力就會下降,繼而引致「生蛇」。其他因素例如:愛滋病、糖尿病、癌症、長期服用類固醇,這些患者都是免疫力較低的群組,故他們「生蛇」的風險會比一般人高。
生蛇不能傳染。但生蛇時出現的皮疹含有水痘病毒,可引致水痘,孕婦及小孩必須避免接觸。
任何年齡的人士都有機會生蛇,但常見於年紀較大、免疫力較低的人,因此也被稱為老人病。
生蛇患者康復後,身體會產生出抗體,但如果隔一段時間後,免疫力再度下降,也有機會再次復發。
由於孕婦血液內已有抗體對付病毒,所以病毒甚少會傳給胎兒,一般都不會影響胎兒。
只要曾經出過水痘,體內就會潛伏了病毒,日後就有機會生蛇。
最常見的副作用是注射部位出現輕微的紅、腫、痛,少部份人或會頭痛。打針後如出現嚴重副作用,例如面部或喉嚨腫脹、呼吸困難、心跳加快等,請即時求醫。
蛇針為減毒疫苗(內含減弱的活性水痘病毒),不適用於以下人士:
- 曾對疫苗成分包括明膠(Gelatin)及紐奧黴(Neomycin)有過敏性休克反應的人士
- 有免疫系統問題的病患者
- 正服用抑制免疫藥物(如高劑量類固醇)的病人
- 正進行化療的病人
- 患有肺結核
- 孕婦
大部份患者生蛇後均於2-4星期內自行痊癒。但部份患者,尤其是年紀大的患者,會在生蛇痊癒後有嚴重的神經痛症,稱為「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灼痛感可持續數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患者或需長期服藥止痛。
視乎每次發病時所影響的神經節,生蛇如上眼、入耳,可對視力或聽力造成影響。在罕見病例中,生蛇亦曾導致腦、肺等其他部位發炎。
年齡增長是誘發「生蛇」的重要因素,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建議50 歲或以上的健康成年人應接種兩劑新一代帶狀疱疹(生蛇)疫苗。此疫苗並沒有接種年齡上限,下列人士亦適合接種:
- 曾患帶狀疱疹(生蛇)並已康復
- 曾接種上一代帶狀疱疹(生蛇)疫苗,建議與醫生商討適合的接種時間
- 不確定是否曾患過水痘